欢迎访宝鸡市精机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

[ 信息发布:本站 | 发布时间:2012-04-19 | 浏览:27641 ]

光伏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之一,在各国政府的扶持下,光伏发电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最近10年光伏发电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80年代中):雏形阶段。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其间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实验,付出了辛勤汗水。
1971年,光伏电池首次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从此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在空间的应用历史。同一年,太阳电池首次在海港浮标灯上应用,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地面应用的历史。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
第二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萌发时期。在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动下,自1979年到80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如云南、宁波、开封和北京的一些器件厂等,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硅和半导体器件工艺来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我国光伏工业进入萌发时期。
第三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中期),稳定发展时期。这个期间,宁波太阳电池厂和开封太阳电池厂引进国外关键设备,云南半导体厂、秦皇岛华美厂和深圳大明厂引进成套单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设备,哈尔滨-克罗拉和深圳宇康厂引进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光伏电池/组件总生产能力达到4.5MW,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90年代初中期,我国光伏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光伏领域投入了一定资金,使得我国十分弱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巩固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建立了示范,如微波中继站、部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和村庄供电系统等。同时,在“七五”期间,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除了一条1MW 的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外,其它全是单晶硅电池生产线,使得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p/年,售价也由“七五”初期的80 元/Wp 下降到40 元/Wp 左右。
第四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今),快速发展期。90年代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设备不断更新,各地又建立一些组件封装厂,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有了较快增加。天合光能公司于1998成立,至今已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0年,见证并推动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如今天合光能的产品涵盖了硅棒、硅片、电池和高品质组件的安装,是目前全球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的为数不多的光伏厂家之一。无锡尚德于2002底建成10MW多晶硅电池生产线,使生产能力在该年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到2003年底,我国光伏产业总的生产能力达到38MW,其中晶硅电池/组件35MW,非晶硅电池3MW。此外,宁波中意公司和保定英利分别于“九五”和最近建成2MW和6MW多晶硅铸锭和硅片生产线。2003年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际生产量达到13MW(其中非晶硅3MW),大部分出口.
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和成本降低,应用领域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并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如西藏“阳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伏工程”、光纤通讯电源、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进入21 世纪,特别是近3 年的“送电到乡”工程,国家投资20 亿,安装20MW,解决了我国800 个无电乡镇的用电问题,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快速、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较快发展,从5kW、10kW 发展到100kW 以上,2004 年深圳世博园1MW 并网发电工程成为我国光伏应用领域的亮点。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约达到65MW。
深圳、汕头、广州和浙江等地,大量出口太阳能庭院灯,年销售额达5 亿之多。庭院灯用的电池片通常进口,然后用胶封装,工艺简单。所用电池片每年达6MW 之多,是太阳电池应用的一个大户(这部分未入统计)。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
2008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为821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2%,首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2位,2008年中国太阳能电池总量再度突破, 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为全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闻中心